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57篇
  免费   38464篇
  国内免费   42318篇
化学   141202篇
晶体学   5222篇
力学   14589篇
综合类   3119篇
数学   32138篇
物理学   113269篇
  2023年   1825篇
  2022年   4084篇
  2021年   4602篇
  2020年   5052篇
  2019年   5532篇
  2018年   5917篇
  2017年   7558篇
  2016年   7259篇
  2015年   7479篇
  2014年   9147篇
  2013年   12866篇
  2012年   13765篇
  2011年   16186篇
  2010年   18178篇
  2009年   18848篇
  2008年   14205篇
  2007年   12896篇
  2006年   12113篇
  2005年   11047篇
  2004年   10241篇
  2003年   8165篇
  2002年   8060篇
  2001年   8100篇
  2000年   7187篇
  1999年   5614篇
  1998年   4324篇
  1997年   3775篇
  1996年   3954篇
  1995年   4230篇
  1994年   4348篇
  1993年   4318篇
  1992年   3866篇
  1991年   3419篇
  1990年   3070篇
  1989年   3119篇
  1988年   2939篇
  1987年   2204篇
  1986年   2193篇
  1985年   1824篇
  1984年   1945篇
  1983年   1273篇
  1982年   1728篇
  1981年   1479篇
  1980年   1440篇
  1979年   1386篇
  1978年   1310篇
  1977年   1359篇
  1976年   1854篇
  1973年   1221篇
  1972年   12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金刚石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在不同甲烷浓度条件下制备的金刚石薄膜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在干摩擦条件下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测试并计算了已制备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结合物相分析及摩擦磨损实验结果分析了甲烷浓度的改变对金刚石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甲烷气体含量的升高,金刚石薄膜结晶质量下降,薄膜由微米晶向纳米晶转变。摩擦磨损实验结果显示:3%甲烷浓度条件下制备的金刚石薄膜耐磨性较好,磨损率为2.2×10-7 mm3/mN;5%甲烷浓度条件下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摩擦系数最低(0.032),磨损率为5.7×10-7 mm3/mN,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耐磨损性能相比于碳化硅基底(磨损率为9.89×10-5 mm3/mN)提升了两个数量级,显著提高了碳化硅基底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3.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Eu原子掺量5%的Lu2O3陶瓷前驱体,通过SEM、XRD研究了煅烧前后前驱体和1 100 ℃煅烧4 h后粉体的形貌、结构以及物相。结果表明煅烧后的粉体为纳米类球形、高分散且结晶性良好的颗粒。颗粒尺寸为68.5 nm。使用煅烧后的粉体为原料,在1 650 ℃真空烧结30 h制备了高透过率的Eu:Lu2O3陶瓷,晶粒尺寸为46 μm,在611 nm处的直线透过率可以达到66.3%。此外对陶瓷的吸收曲线、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特性以及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进行研究。可观察到,Eu:Lu2O3陶瓷存在基质和激活离子两类吸收,光致发光光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均可以看出Eu:Lu2O3陶瓷存在极强的5D07F2跃迁发光,位于611 nm处。对比商业的BGO单晶的X射线发射光谱,可得本实验中制备的陶瓷的光输出为85 000 ph/MeV。Eu:Lu2O3陶瓷本身有着高X射线以及高能粒子的阻止能力,结合高光输出特性,表明Eu:Lu2O3陶瓷在X射线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DFT comput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H2‐assisted chain transfer strategy to functionalize polypropylene via Zr‐catalyzed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and p‐methylstyrene (pMS). The study unveils the following: (i) propylene prefers 1,2‐insertion over 2,1‐insertion both kinetically and thermodynamically,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1,2‐insertion regioselectivity for propylene insertion. (ii) The 2,1‐inserion of pMS is kinetically less favorable but thermodynamically more favorable than 1,2‐insertion. The observation of 2,1‐insertion pMS at the end of polymer chain is due to thermodynamic control and that the barri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sertion modes become smaller as the chain length becomes longer. (iii) The pMS insertion results in much higher barriers for subsequent either propylene or pMS insertion, which causes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tic system. (iv) Small H2 can react with the deactivated [Zr]?pMS?PPn facilely, which displace functionalized pMS?PPn chain and regenerate [Zr]? H active catalyst to continue co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counterions are also discussed.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5 , 53, 576–585  相似文献   
135.
Russian Physics Journal -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odification of the silumin surface layer using a multicycle processing technique which combi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film...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提出了基于横向莫尔条纹的自准直测角方法,用遮光原理分析了莫尔条纹的位移放大作用.并基于该方法搭建了原理光路,得到的莫尔条纹信号稳定且能够满足测量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定量标定,简化了数据处理步骤,实现了动态测量,系统分辨率达到10″,进一步明确将该方法应用到自准直仪中可以有效提高仪器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7.
138.
高能重带电粒子能直接穿透靶原子核外电子层,与原子核发生直接碰撞,发生散裂反应,产生一系列具有放射性的剩余产物核.重带电粒子诱发靶材放射性剩余核与辐射防护和人员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大部分剩余核产额主要依靠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其准确程度亟需通过实验测量进行准确评估.本文利用能量为80.5 MeV/u的(12)^C6+粒子对薄铜靶开展了辐照实验与伽玛射线测量,结合伽玛谱学分析方法,得出了辐照产生的18种放射性剩余产物的初始活度和产生截面值,并与PHITS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HITS模拟程序对放射性剩余核种类的估计具有较高可靠性,在其绝对产额方面,与实验测量仍具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39.
Russian Chemical Bulletin - Gradient polymer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mixing of carbon black and polypropylene in a compounder and subsequent hot pressing of pellets. The thermally treated...  相似文献   
140.
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是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束放疗研究的重要基础,可为空间环境下人员的危险性评估以及质子治疗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加速器建立相应的生物样本辐照技术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提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最近建立的100 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提供的中能质子束流为目前国内能量最高,特别适合用于太空放射生物学和质子治疗相关研究。本研究中,利用在束和离线等多种手段建立了中能质子束流诊断和剂量测量方法,对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照射野大小、均匀性等束流品质以及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对光子剂量响应好的LiF(Mg, Ti)热释光探测器,对90 MeV质子同样具有良好的剂量响应关系,可作为中能质子剂量准确性评估的手段之一。在5.0 cm×5.0 cm照射野范围内,加速器引出的100 MeV质子束流的均匀性好于90%,在线剂量测量系统准确性好于93%,束流品质和剂量测量条件基本满足辐射生物学的要求,可为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